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9章 走火入魔的张尚书
    琅琊郡王王臣鹤,因灭国之功被封为齐国公,授柱国。

    顺昌侯薛定,获封顺昌郡王,授冠军大将军,上护军。

    陈留候邵之祁,获封陈留郡公,授云麾将军,护军。

    望云军都指挥使刘廷让、西南行营上将黄旭、东南行营上将邓鍪、卫应等俱各封赏,参与平唐之战的各路将士、兵丁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令人意外的是,陈啸和阎改之这两个同样有着泼天功劳、并且互相不怎么熟悉的人,竟然不约而同的谢绝了朝廷的封官。

    陈啸在采石矶之战中背中一刀,腿中一枪,他以此为由请求辞官归隐,将龙啸营的指挥权交付了出去,请求朝廷多赏田地和金帛,准许他回到召陵县继续经营他的镖局押运和物流快递事业。

    而阎改之的理由则更离谱,他说自己在李唐朝廷当卧底的时候,因为每天都持续着紧张高压的生活,所以精神状态极为紧绷,这突然松缓下来后,很不适应,有些心脉受损,他也张口要了很多赏赐和钱财,请求回到老家陇右府好好养伤。

    有意思的是,陛下同意了他俩的请求,赏赐了很多田地和金银财宝,让他们回去好好休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后随时准备为朝廷效力。

    很多人不解其意,觉得这俩人脑子有大病,辛辛苦苦的为国征战、深入敌后,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如今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正是春风得意该享福的时候,怎么还主动归隐了呢?

    这不是傻么!

    面对朋友和同僚的不解,二人都没有给出过多的解释,只说自己身体不行,已经不能胜任朝廷的重担了,还是早早退位让贤的好。

    不懂的人,只觉得惋惜,他们渴望却得不到的,人家弃如敝履。

    懂的人,只觉得羡慕,他们好多人都想退隐,却根本退不下来。

    王臣鹤的东南行营主力进入金陵之后,汴京下令改“金陵”为“江宁”,为江宁府治所,同时为东南行营的总部所在地。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从名义上剔除江南的遗老遗少们对国都和唐国的执念,淡化和模糊江南百姓对唐国的认同感,达到心理上的扭转和改变。

    另外,朝廷废除了唐国原有的一切法律,将大郑律法以布告的形式在每一座州郡、每一座县城张贴榜文宣传。数千名采诗官涌入江南泽国,开始监察各地百姓民生现状和官员任职情况。

    李嘉投降后,汴京解除宵禁五日,任由百姓走街串巷,沿用当年开封城的旧例,举城狂欢。

    文训颇为高兴,大雪天的还要求文武百官全都都入朝参加宴会,只要能喘气的都来,拖家带口也行,敞开了吃喝!并且还要求在京的大小诰命、官妇全都入宫,对女性同志的感受也十分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皇后深居简出、淑妃不幸病逝之后,后宫一直是其他三位贵妃共同管理,遇到事情投票决定。

    而这次宴会,文训点名让韩意来主持招待各级贵妇,大家都猜测陛下这是已经有了让太子妃早点适应和锻炼凤位职能的意思。

    但是,开心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枯燥乏味的生活才是挥之不去的永恒话题。

    击败唐国,一统天下确实值得庆贺和歌颂,也着实令人感到高兴,但江南地区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很严重,足以让大郑短时间内无力发动任何新的战争。

    首先是军事方面,清泉军的陈瑾在这次伐唐期间为朝廷而战,夺取了很多沿海重镇,尽管朝廷已经很小心的派了官员和将领从他手中接管了过去,但清泉军却得到了许多金银财宝和战船、武器,掳掠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需要一点点的抠回来,还要找个理由将大郑的势力彻底推进到闽地。这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可能激起他的反心,必须要温水煮青蛙。要让他心里清楚,但不得不慢慢接受。

    另外,唐军战死将士的家属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还要补偿抚恤金,不能因为大唐灭亡了就不认账了,你接过去了大唐的统治地位,就得负责,不然光是民间起义就够大郑喝一壶的。

    政治方面,唐国原来的官员士绅们要怎么安排?是升是降、是杀是用,每一个都要仔细查访、认真考量,不能把有贤名、有能力的官员贬回家打渔去,把贪赃枉法、会走上级路线的蛀虫留下来继续霍霍百姓。

    另外,唐国原本的公卿贵族也要好好安抚,以前大家是互相隔着长江挥舞拳头、问候彼此的父母。但现在是一家人了,该一笑泯恩仇的时候还是要大度点,哪怕是装,也得装出个样子来。

    这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关系,不能让他们没有敬畏之心,也不能让他们生出隔阂感,乃至双方背道而驰。个中奥妙,需要非常细心的把握和谨慎处理。

    千万不能有“我都已经把他们打趴下了,难道还不能说什么是什么吗?哪个不服就直接来跟我再干一场,输了的跪下唱征服!”的思想,这样是无法维持长久统治的。

    就像你移植了一颗新的腰子,要让它适应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也要适应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健康长寿。

    而不是强硬的装上它后就霸道的命令它认真工作,产生排斥反应后就立刻丢了再换一颗。家底再厚也经不住这么玩,你的身体也会因为毒素积累和不正常运转而每况愈下,更何况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合适的肾源。

    最令人头疼的,还是经济方面。

    李嘉之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好握紧拳头跟大郑干,得罪了不少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双方暗中对抗的时候,遭殃的还是无辜百姓。

    他为了收拢货币权,铸造了很多铁钱,强制百姓们使用,以至于在市面上广为流通,很多百姓的劳动成果和财产都赋予在这种没用而且还很容易伪造的铁钱上面。

    大郑不能一刀切的说这种铁钱没用,以后大家都要该用建隆通宝。很多百姓、商人这两年种的稻子、赚的家底都换攒成了这种铁钱,有的人甚至还存了不少!换了任何人来,也不敢让他们的付出白白打了水漂。

    可江南通货膨胀严重,打个比方,在江南地区,一百枚铁钱可以买一只鸭苗。朝廷不能一比一的兑换,因为大郑的一百枚建隆通宝可以买两只成年鸭子外加十几颗鸭蛋,如果真的一枚铁钱换一枚建隆通宝,江南可就人均大富翁了。

    但要让人家拿一百枚铁钱出来,只换二十枚建隆通宝回去,试问谁的心里能舒服了?

    另外,江南地区因为壮丁征发从军,导致许多地方缺乏健壮劳动力、很多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势单力薄的带娃寡妇生活都成了问题,朝廷必须要管,而想管就得用钱。

    户部尚书张之善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银子像水一样往外流。可怜老头一大把年纪了,被生活逼的越来越精打细算,抠门抠到了极致。

    兵部衙门官署的瓦片漏雨?

    你们不会自己爬上去挪挪位置把缝隙堵住啊!

    刑部监牢墙皮脱落、窗户漏风把罪犯冻感冒了?

    谁让他们作奸犯科的?该!住不了别住,活不起去死!

    中书门下接待外地官员的茶叶被迫降低了档次,枢密院发往各地的宣纸也变成了黄黄的草笺,礼部进行重大活动的彩帜、地毯以及各种用具也都被迫收拾起来浣洗干净重复利用。

    什么?密码的相国寺还要找老夫要钱?你们每天有多少信徒上香拜佛当我不清楚吗?自己解决!

    再敢叫一句,老夫找你们收税信不信?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张尚书都快被逼的走火入魔了,每天往御史台和刑部衙门跑,打听谁家犯事了?家产多不多?能不能把他远房亲戚也连坐上?抄家后可都要仔仔细细的算清楚,不能让下面的人贪墨偷拿哪怕一枚铜钱!

    老林啊,最近那个谁谁谁是不是手脚不干净?你不风闻奏事么?管他有没有,直接先弹劾他一波再说!罪名不重要,死活老夫也不关心,只要他肯交、能交的上罚款就行。

    听的刑部尚书李开云和御史中丞林济远嘴角直抽抽。

    户部的接待门房、实习生小吏通通被他派了出去,赶往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随地大小便罚款!乱停马车轿子罚款!夜间大声扰民罚款!丧事乱扔纸钱罚……

    头痛不已的文训让凌晨把张尚书连哄带骗的拉了回去,再这样下去,他真怕大郑朝的第一位户部尚书被史书记载个“横死街头”。

    远在西域征战的李卿刚刚帮于阗国把以前的地盘收复,完成了甲方合同上的任务,美滋滋的等着朝廷打钱呢,结果等来了张尚书的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李处置使收到信后人都傻了!

    我特么跟你无冤无仇的,要你一个糟老头子的性命干什么?我需要mOney犒赏将士、经略西域啊!

    最终,张尚书听从了殿帅的劝说,准许河西府不用向朝廷上税,划为大郑经济特区,允许经济自治。西域那边更是由李卿自己说了算,你只要不找我要钱,不惹出大的乱子,爱干嘛干嘛去~

    被拖欠了工程款的李卿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只能叫手下心腹去星星峡修建收费站,向往来的客商收过路费,用来给手底下人发年会福利和业绩奖金。

    这种走两步金条不小心掉出来的日子,我是真的不喜欢啊!!
为您推荐